印刷後成品,與螢幕上所看到的顏色不一定完全相同。小桔子整理了四個色差發生的原因,在送印前預先預防,將能讓成品顏色與預期更接近。
原因一:螢幕的色差
好的螢幕,會盡量還原人眼所能看見的色彩範圍,為追求色彩的精準,許多設計師會使用較好的螢幕。然而,不同螢幕間,即便做了顏色校正,仍會存在些許色差。也因此,設計師們在螢幕前精心調整好的顏色,換到其他螢幕上,看起來不一定會相同。
如何解決:
許多設計師會選用Mac電腦,因為Mac的色彩管理做得最好,電腦在出廠前,也會盡量保有相同的設定,讓每台電腦顏色看起來一致,不需要花太多時間調校。即使如此,也須定期校色才能減少色偏的情形發生。
原因二:RGB轉CMYK產生的色差
印刷品的顏色是由CMYK四色油墨所組成,與螢幕光成像的原理不同。如果你有將圖片由RGB轉成CMYK的經驗,會發現在轉成CMYK模式時,顏色會比原先RGB模式暗沉。雖然色彩模式轉換後,系統會選擇相近色取代,但因CMYK所顯示的色彩範圍比RGB小,有些色彩會與原先相差許多。
如下圖,CMYK所能呈現的色彩範圍較RGB小,因此若送印檔案是RGB模式時,印出來的成品會有相當明顯的色差。
如何解決:
製作前,就先將檔案設定成CMYK模式,並在送印前再次檢查,能有效避免成品的顏色與螢幕顏色有明顯落差。
原因三:紙張本身的特性
由於每一種的紙張特性皆不同,所以同一檔案印製在不同紙張材質,色彩也會有所差異。例如表面重塗佈的銅西卡,印製出來顏色會較為亮麗,表面輕塗佈的紙張如道林紙、萊妮紙,因為比較吸墨,印出來的顏色會較為深沉。
除此之外,紙張本身顏色,也會對成品的顏色有所影響。例如米色道林紙,所印製出來的色彩,會較白色道林紙深。
原因四:上膜之後的顏色差異
若選擇在表面上光,無論是亮膜或霧膜,皆會有些微色差。亮膜會提升印刷品的彩度,看起來更為明亮,霧膜則讓印刷品表面有霧化效果,顏色也會較沉。
如何解決:
在設計時,記得一併將上膜後的顏色效果考慮進去。
若真的很在意色差,可以對色票或打樣校色,所需花費的時間及金錢相對的也較多。因此在預算與色彩標準間如何權衡,視每個人的需求而定。也有些人認為,設計師眼中的最佳色彩,只有自己知道,實際拿到書的讀者,不會知道原本檔案的顏色是什麼,只要看起來好看有質感,就是最好的設計。